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陕西省幼儿冰雪项目课程开发现状与设计研究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tatus and Design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for Early Childhood Ice and Snow Projects in Shanxi Province
学前教育作为儿童身心发展的奠基阶段,其体育课程的科学建构对运动习惯养成及健康人格塑造具有深远影响。基于“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政策导向与陕西省冬季气候资源优势,开发适切性幼儿冰雪运动课程体系,既是落实体教融合的创新实践,也是破解陕西地区季节性运动教育短板的重要突破口。该研究聚焦3-6岁儿童发展特征,通过实地调研揭示了当前陕西幼儿冰雪课程存在的三大矛盾:传统教学模式与游戏化需求间的结构性失衡、地域资源利用与安全保障机制的双重缺失、运动技能培养与综合素质拓展的协同不足。据此提出“四维建构”路径:以具身认知理论重构分层教学目标,通过情境化冰雪游戏设计实现运动能力与科学探究的共生发展,依托“家校社”资源联动构建冰雪文化浸润机制,创新过程性评价工具强化儿童运动素养的动态监测。研究结果为陕西地区幼儿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兼具地域适配性与实践操作性的理论框架。017发布时间:2025-06-16《社会保障基金管理》课程案例库建设研究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ase Library for the Course of Social Security Fund Management
通过构建《社会保障基金管理》课程教学案例库、实施案例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章在分析该课程强调政策性与实操性相结合的特点基础上,围绕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医疗保险基金监管等核心内容,设计了2个具有典型性、时效性和政策参照性的教学案例,重点阐述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医保基金欺诈骗保稽查”等典型案例的教学设计与应用场景。通过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互动教学方法,有效促进了学生对社保基金归集、投资、风控等关键环节的掌握。案例库的建设不仅完善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更通过真实业务场景的还原,显著提升了学生的政策分析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新时代社会保障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的教学改革范式。包俊林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广西桂林;18发布时间:2025-06-16人工智能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辅助工具iWrite为例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A Case Study of the Auxiliary Tool iWrite
以iWrite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辅助工具有助于纾解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反馈迟缓和教学方法单一化的困境,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写作动机,并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支持。本文结合人教版教材案例,以TPACK框架为理论基石,深入剖析其融合机理与实践路径。iWrite与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深度交融,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忱,锤炼写作技能,实现精准反馈,协助教师打造高效课堂。然而,其应用亦面临多重桎梏,亟需强化协作交流、更新教师理念、明晰人机边界,以充分发挥iWrite的优势,提升教学品质和学生的写作素养。詹美妮 :南宁师范大学 广西南宁;14发布时间:2025-06-16应用型高校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现状研究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Status of Off-Campus Practical Education Bases in Applied Universities
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是应用型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平台,对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成都东软学院为例,通过文献分析与问卷调研,系统探讨了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模式、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发现,基地建设仍面临校企沟通不足、基地质量参差不齐、管理机制不完善等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三维度提升框架解决对策,为应用型高校优化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有效衔接具有积极意义。樊艺梅 :成都东软学院 四川成都;09发布时间:2025-06-16计算机类专业数字化转型要素及实践路径研究
Research on the Elements and Practical Paths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for Computer-Related Majors
在全球数字化转型与新工科教育理念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面临着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挑战。本文系统探讨了新工科计算机类专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及实践路径。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案例研究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提炼出技术融合、组织优化、文化培育和政策协同四大关键要素,并设计了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伦理教育强化及政策环境优化的实践路径。本文提出了基于新工科背景的数字化转型策略,为高校、企业及政府提供了实践指南。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数字化转型的理论体系,还为推动计算机类专业教育改革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参考,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应用意义。02发布时间:2025-06-16数字化转型视域下人物造型课程的改革路径
Reform Pathways for Character Styling Coursesin the Context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本研究旨在探索人物造型课程改革路径,采用混合研究方法,通过对六所高校的问卷调研和访谈,结合SPSS与NVivo分析教学实践、数字化资源应用及跨学科协同现状。结果显示当前课程实践课时不足,数字化技术应用不均,跨专业合作机制缺失。基于国内外对比,提出“项目制实训+数字化融合+传统文化赋能+双导师协同”改革方案,构建多维评价体系,推动课程现代化转型。成磊 :上海杉达学院 上海;02发布时间:2025-06-16项目化学习视域下高中语文单元整体设计研究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ed Design of High School Chinese Uni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ject-Based Learning
本论文基于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教材,探讨以“青春价值・生命诗意”为核心的单元整体项目化设计。通过整合教材前三单元“青春的价值”“劳动光荣”“生命的诗意”主题,构建“诗歌博览会”项目,融合阅读、调查、创作、展示等多维度学习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诗歌鉴赏与创作能力,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实现从文本解读到实践创新的深度转化。15发布时间:2025-06-16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推介——以《乡土中国》为例
Integr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 Case Study of From the Soil: The Foundations of Chinese Society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深刻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文化逻辑,如“差序格局”“礼治秩序”“熟人社会”等概念,为理解中国文化的底层逻辑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觉,还能增强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基于《乡土中国》的理论视角,探讨乡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堂的实践路径,包括教材开发、教学方法创新、数字技术应用及评价体系建设,以期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可行性方案。王晶洁 :吉利学院 四川成都;04发布时间:2025-06-16《师说》中“师道”思想的新思考
Revisiting the Concept of The Way of Teaching in Han Yu's On the Teacher
韩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在《师说》中明确论述了教育目的,系统规定了教育内容,阐述了相关教学和学习方法,另外讲到了教师的作用与地位问题。本文从韩愈的师道思想为主,简单阐述由《师说》中师道的思想,并且简单引申由《师说》思想中得到的新思考,使教师的职责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师生关系应该是以相互尊重为前提的平等关系,使教师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并把尊师重教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思想,重新思考教师行业的地位问题和国家教育发展与教师职业整体进步的关系。郝春阳 :北京小学通州分校 北京;03发布时间:2025-06-16熟手教师对外汉语课堂非语言交际行为的运用
The Use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by Experienced Teachers
本文以某大学一堂对外汉语教师H老师的对外汉语教学示范课为研究对象,运用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行为的视角,即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环境语四个类别,深入探讨熟手教师在教学上运用各种非语言交际行为手段辅助教学的经验与情况。研究发现,合理、自然地运用非语言交际行为,不仅能够弥补语言表达的局限性,丰富课堂教学的表达层次,还能有效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以期为新手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借助非语言交际行为提供一定参考与借鉴,提升新手教师跨文化教学能力及课堂驾驭水平。贾洛然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陕西西安;02发布时间:2025-06-16跨学科视域下小学体育与劳动教育融合路径
The route of Integrating Physical Education and Labor Education in Elementary School Under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本研究基于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跨学科融合要求,立足小学阶段五育并举政策背景,探索体育与劳动教育的协同育人路径。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提出以“情境化课程设计”与“实践性任务驱动”为核心的融合策略。研究显示,劳动技能与体育动作的关联性可提升教学效率。同时,融入劳动教育的体育课程有效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劳动价值观。研究进一步提出“家校社协同机制”,结合家庭劳动任务打卡、社区户外拓展等场景,构建“运动技能—劳动实践—品德塑造”三位一体育人模式。针对当前存在的课程碎片化、评价单一化问题,提出动态评价体系,整合运动手环生理数据与劳动成果进行多维评估,为新时代小学体育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02发布时间:2025-06-16跨学科融合的艺术学科竞赛实践路径研究——产教融合背景下非艺术专业参与的价值重构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Path of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in Art Competitions: Value Reconstruction of Non Art Majors' Participation in the Context of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在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重构的背景下,美育作为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从“专门化”向“泛在化”转型。艺术学科竞赛作为美育实践的重要载体,正在跨学科融合和产教协同的推动下,重塑非艺术专业学生参与的价值。本文基于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NCDA)的典型案例,探讨非艺术专业学生在艺术学科竞赛中的角色转变与价值实现,通过构建“专业势能转换模型”,分析如何打破专业壁垒,实现“艺术+科技+学科”的多维跨学科融合。同时,提出产教融合背景下,非艺术专业学生从辅助角色向价值共创主体转变的路径与策略,为高等教育落实美育浸润行动提供了实践参考。02发布时间:2025-06-16大概念背景下初中化学分层教学策略研究
Research on Tiered Teaching Strategies in Ju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Ideas
教育改革以生为本,2022年新出版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围绕大概念构建不同学习主题的内容结构,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由于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获取学习资源的难易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初中化学教学需要通过学生分层、提问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等不同教学策略来开展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张敏 :西安高新第二学校 陕西西安;02发布时间:2025-06-16社会工作助推老旧社区居民参与意识提升研究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Promoting the Enhancement of Residents' Participation Awareness in Old Communities
老旧社区作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场域,其物质空间衰败与治理效能不足构成结构性发展困境。居民主体性建构作为破解治理困局的核心机制,具体体现为社区认同、公共责任与集体行动,对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绵阳市Y社区为实证场域,采用社会工作“小组+社区”复合干预模式,通过个体赋权与群体动员的双重路径推进参与意识提升。实践表明,专业介入有效激活居民主体动能,形成“认知重构—关系再造—行动转化”的递进机制,构建起多元主体协同的可持续治理生态,本次实务也为优化基层治理体系提供了实践参照价值。李福珊 :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 重庆;04发布时间:2025-06-13《欢乐谷》的自由直接引语翻译研究——基于叙事学视角的分析
A Translation Study of Free Direct Speech in Happy Valley from a Narratological Perspective
截至目前,帕特里克·怀特是澳大利亚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欢乐谷》是其第一部长篇小说。本文主要以怀特的《欢乐谷》及其中译本为研究对象,从叙事学视角出发,探讨译者在处理自由直接引语时所采取的处理方式及其对原文叙事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译者在翻译时将大部分自由直接引语转换成直接引语,这种变化有利于增强叙事的清晰性和明确性。此外,译者通常会将内嵌于段落中的自由直接引语予以保留,以保证译文叙事的流畅性和自然感。02发布时间:2025-06-13